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技术【2024北京汽车制造博览会官网】
 
 
 
行业新闻

天华院60亿收购克劳斯玛菲 引入全球汽车轻量化、化工制造业巨头

浏览:次    发布日期: 2018-05-29

天华院60亿收购克劳斯玛菲 引入全球汽车轻量化、化工制造业

天华院60亿收购克劳斯玛菲 引入全球汽车轻量化、化工制造业巨头

工业4.0正涌动着促使全球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近年不只是德国、美国将工业4.0上升到国家层面,2015年开始,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发布,从国家层面奠定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基调。

如何让这一国家战略,落地到中国的制造实业中,借鉴发达国家成熟技术和经验,将国际顶级工业4.0技术嫁接到中国产品和资本市场,是中国企业在尝试的一条路径。

日前,上市公司天华院的一则收购事件成为了最应景的样本。12月7日,天华院公告称,公司拟以66.41亿元收购实控人中国化工旗下资产,而这笔资产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既是收购德国企业克劳斯玛菲(下称KM)的控股公司装备环球,据悉,该项交易对价达59.67亿元,占收购总对价的89.85%。这笔交易背后汉德资本作为全球首个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促进基金,与中化工和国新联合一起,参与和管理了这项历史性的交易。

这不禁让市场感到好奇。这家来自德国的公司是何来头?什么支撑它在这笔交易对价中占据如此高份额?未来KM又能提供怎样的能量,帮助天华院实现国际化工装备寡头地位?我们来一一起底。

化工界的“劳斯莱斯”

成立于1838年的克劳斯玛菲,2018年将要庆祝自己180岁生日,它是德国皇家级高端装备企业和全球塑料、橡胶处理设备的行业领导者,更被誉为行业中的“劳斯莱斯”。

追溯历史,KM曾为西门子的孪生兄弟公司,其拥有三大品牌,克劳斯玛菲、克劳斯玛菲·贝尔斯托夫和耐驰特,其业务专注向客户提供高端的量身定制产品及全面端到端解决方案,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合成塑材挤出、发泡、注塑工程领域都具有领先专有技术的公司。

早在上世纪30年代,KM就生产履带车及坦克。二战期间,它专注于国防工业生产,尤其是装甲车辆。

随着德国自1950年代起进行重新武装,军工开发又被重新激活。随后的20多年间,其获许生产豹1型坦克、猎豹式防空坦克。KM军工部门1999年,与另一家军工企业威格曼公司合并,重组为克劳斯玛菲·威格曼有限公司。

到了1970年代,KM还参与研发单轨磁悬浮列车。自1999年起,机车制造部门改称为西门子·克劳斯玛菲机车有限公司,并自2001年起被完全整合至西门子公司。

这段历史传承给KM的是军工、磁悬浮列车的精良技术基因,这无疑给其业务拓展带来丰厚的财富。

KM上述军工、磁悬浮列车业务分立后,公司开始专注化工复合材料的注型高端装备。作为一家制造业巨头,KM的产品和业务其实与许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了解,宝马、奔驰、比亚迪、华为、小米等知名企业均为KM的客户。除了汽车和3C行业,KM的高端合成塑材注塑装备终端产品,已经应用在了家电、医疗、包装等诸多领域。

这也就是说,中国资本此次买下的不仅是一家外国巨头,更是引入了德国制造的工业基因和工匠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家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公司,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其一直把握未来,不断的创新向工业4.0进军。

汽车轻量化大趋势下的KM破局

如今,KM在全球汽车轻量化、电动车身零部件非金属化及3C生产智能化等高端市场,也拥有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据KM集团高层透露,目前,汽车、3C等高端市场智能化和机器人化趋势明显,尤其在第一大应用领域汽车行业,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在这一纲领下,汽车低碳化技术总体布局的油耗目标是,2015-2025年平均油耗降低42%。而在汽车节能的诸多途径中,轻量化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可实现方式之一。其中,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塑料及非金属复合材料等均为整车轻量化的材料。

中国制造2025中,更是将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作为发展重点。注塑成型作为高分子材料加工的重要途径,无疑对汽车轻量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正是KM的业务强项。

KM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产品工艺包括反应成型和物理发泡,例如,车门不完全使用塑料,部分用发泡进行处理,不影响车门结构和美观,但可以少用材料和减轻重量。

据了解,宝马i3电动车中,所有能用注塑机生产的部件,如车门、前后保险杠等,均使用的是KM的设备,i3汽车部件的开发也是与KM团队一起完成的。

从2015年开始,宝马推出的i5、i8系列新车型均与KM公司合作。KM轻量化产品的加入,使得车重从2.3吨降至1.8吨。此外,中国车企如比亚迪、蔚来、万向、长城等也是KM汽车轻量化合作的客户。

在3C领域,粉末注射成型开始引领制造业加工成型技术的新方向。注塑机作为粉末注塑成型工艺的关键设备,对加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控制、稳定性及良率有着重要影响。市场对精密塑料注射机的诉求也日趋强烈。

KM的PX系列注塑机,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诉求,据悉,该系列注塑机的终端客户已涵盖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等国内知名手机品牌。

事实上,产品的稳定性与优化生产成本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以汽车行业为例,吉利汽车曾做过调研,他们发现奥迪在中国汽车保险杠领域生产成本,低于国内大部分厂家且质量领先,而奥迪即选用的KM的设备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内设备合格率则为60%。

同时,KM保险杠生产从开机到注塑、合模、搬运,全生产过程为55秒,且与汽车装备线吻合度高,每条汽车生产线仅需要1-2台注塑机,这是很多国内低端设备达不到的。

除了上述领域,未来,伴随高分子材料和轻合金材料在医疗器械器材上的广泛应用,这些领域都会成为KM高端注塑设备的潜在市场。

如何在注塑行业玩转AI?

伴随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与化工行业的充分结合也成为必然。KM也同样重视市场对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需求。

据KM高层介绍,目前KM在订制化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操作系统方面,能更好贴合客户生产线具体需求,可以满足多层次多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如注塑自试验控制,可通过调节内部参数和塑料的粘度、温度等,让单次注塑的量波动做到尽量小、连贯性高。

其次,KM新推出的Data Xplorer用于提高塑料加工的生产效率,作为开放式的系统,可记录、分析和汇编注塑生产及上下游过程的工艺数据。用户还能借助 Krauss Maffei Blue Box,通过互联网个性化调出机床的当前状态并在必要时校正。真正实现工业4.0理念中的生产网络化和物联网基础。

更重要的是,KM不仅提供智能设备,还可以提供交互式服务。据悉,推出了包括APC plus、DataXplorer、Euromap 77、Analytics等新系统新服务。E-service交互式服务基于互联网为客户服务,例如增加互联设备间的沟通,设备可通过对数据的搜集估算,得出关键部件的更换时间,多台机器间可做到互联互通,一方面不耽误产能,一方面实现预维护。

上述契合工业4.0发展的技术优势,加上KM公司在工艺技术方面的持续研发投入,恰恰给KM成为合成注塑成型设备母机领域领先者提供了多重保障。

顺应环保需求,近年KM还推出绿色回收闭环模式,据上述KM高层介绍,KM全新的生产工艺可以回收废纸塑料,将废旧塑料通过回收、筛选、切碎、融化、造粒、添加剂等处理实现重新利用,也就是说,有了这一闭环,KM不仅是生产塑料,还可以回收、重新利用塑料。

此外,在材料研发上KM也获得了新突破。其一次成型和反应着色工艺,可以利用在汽车内衬等小部件上,做到注塑后反应着色实现喷漆效果,不需要再单独喷漆解决了喷漆不环保的问题。

工业4.0时代 中企出海该买啥?

对于中国市场引入这样一家行业航母的必要性,则要回头看国内的行业现状。

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就曾提及,“精密高效和成形设备”及“高性能镁、铝、钛合金材料中的大型复杂构件成型技术”,是工业制造领域的重要工作母机,KM专注的注塑设备正属于此类。

数据显示,全球注塑设备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而中国作为塑料机械的第一大国依然“大而不强”,高精度、大型注塑机装备、全电动注塑机等主要市场仍被海外品牌占据。

国内中资企业如上市公司伊之密仍为三线品牌,产品覆盖中低端市场;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海天国际,一直未进入汽车行业;3C领域偏小型化、精密化,又为日本企业主导。中国高端产业市场仍是空白,需要国际优质资产、高端技术的引进来改变这一局面。因此,本次将高端龙头地位的注塑母机落地中国,不仅帮助天华院成为“A股上市的境外公司”,其对中国工业4.0装备升级的标杆意义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在KM近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几次大股东变革。最早其隶属于德国西门子集团,2002年被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机构KKR集团,后来其被Madison Capital收购,在中国化工收购前其还被加拿大Ones基金收购。

与此前的财务投资人不同,中国化工和两家PE基金参与收购后,给KM带来了更长期的战略规划。KM集团CEO弗兰克施蒂勒此前在接受一家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2016年,公司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新东家带来的推动力,让KM 2016年在销售额和订货量上都创造了历史新高。这也让未来其与天华院的合作充满期待。

事实上,中国化工早年间就曾操刀收购过一个类似案例,该案例还被哈佛商学院收录在案例库中。中国化工蓝星公司2006年以4亿欧元并购法国企业安迪苏,随后顺利完成整合、主推后者提升了盈利能力,收购资产于2014年正式注入上市公司。2014年初,双方在南京投建的一期7万吨产能液体蛋氨酸工厂迅速实现赢利,该工厂有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等多国人员组成管理团队,一方面助推安迪苏拓展亚太市场,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整体管理能力,重组完成后真正成为了一家国际化的全球动物营养添加剂寡头。安迪苏股价也实现了近10倍的飞跃。

从这些国际收购的案例,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出海正在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以天华院和中国化工代表的中国制造和中国资本,正在经历全球范围内更为理性的投资。

他们考虑的不只是短期利润,而是企业所在行业更为长期的发展战略,因此他们更多选择收购技术型资产,看重被收购公司具备的出色的管理专业技能、品质和价值观,从而更侧重购入资产所带来的全球市场协同效应。

此次,德国工业4.0企业首次落户A股,不仅契合中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相关政策,也符合国家领导人提倡的“中国制造 2025”与德国“工业 4.0”战略对接方向,这势必对国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实践提供重要示范意义。

据KM高层介绍,受益于中国装备升级、服务升级的需求,KM中国业务收入增长预计会在约30%(全球行业的增长率约4%),在中国业务的规划方面,KM会承接中国化工部分产能,实现更本土化的产能扩大,同时,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将尽量实现中国业务本土化。

目前KM在浙江海盐有设立工厂,产品一半以上出口北美,未来还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更贴近中国客户的需求,该高层还透露,以前KM主要关注高端产品市场,未来KM产品结构会根据市场需求向中低端标品拓展,而中国的业务比例在全球业务中也将由9%提升至15%。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2.微信平台转载请联系投中网官方公众号进行授权。

投中网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闻,内容涵盖PE/VC行业热点、突发新闻、投融资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创业圈动态等业内最新信息。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投中网】或搜索【ID:China-Venture】,即可获得投中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