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技术【2024北京汽车制造博览会官网】
 
 
 
行业新闻

吉利的2025战略规划

浏览:次    发布日期: 2021-11-01

昨天,吉利汽车在“龙湾”吉利研究院,发布了涵盖所有动力总成系统的动力品牌雷神动力,以及智能吉利2021-2025发展规划。

这是一场信息量前所未有的大的汽车企业技术及发展规划发布会,核心信息点的数量和级别,甚至超过了大众、通用等酷爱长篇大论的企业的大型战略发布会。

简单梳理一下。

动力总成方面:吉利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量产雷神动力旗下,热效率、燃油经济性、NVH静音、动力总成轻量化与小型化及质效比、OTA水平等关键指标都领跑全球的Hi·X混合动力系统;其中热效率高达43.32%,百公里油耗低至3.6L。

并且,基于这一神级数据的混动系统的综合性能还将继续被快速提升。52.5%的指示热效率已经在实验室实现,极限追求是57,油耗也将再降低50%。

此外,这一混动系统还将通过电池容量的提升,衍生出纯电续航超过200公里,并且空电后最节油的插电混动产品。

吉利已经准备好向全球提供动力总成。

新能源路线及补电、储能方面:高效纯电和甲醇两个新能源基本路线。其中,纯电电芯密度达到350Wh/kg,实现续航能力破千公里,且20万公里无衰减。甲醇汽车2022年实现0.3元每公里的行驶成本,2025年将低至0.2元。

由B到C全面推进换电储能站点的建设,基于超过一千项技术专利,建设不低于5000座换电站,实现每车六十秒完成换电,每站日换电能力1000车次,总体解决100万车主的便捷日常换电问题。

智能方面:打造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三大体系。实现芯片设计及封测、操作系统与软件、大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核心智能环节全自研。其中由旗下芯擎科技自研的中国首款7纳米车规级SOC芯片已于几天前一次性点亮,这款芯片在83平方毫米的基板上,集成了87层电路,88亿个晶体管。

完成车规级认证后,明年即将量产。到2025年之前,自研5纳米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以及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到256TOPS。

实现智能自动驾驶全栈自研,到2025年L4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完全掌握L5自动驾驶。自建低轨卫星高精度导航系统,实现全球无死角的通信及厘米级高精定位覆盖。

不断进化零废水排放、零废物填埋、零有害物排放、碳中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Geega。如同科幻的中国星黑灯工厂,将建成40万平米,年发电量6600万度的巨幕光伏。

建成超2000家数字化智慧门店、实现APP用户超千万,用户100%实现直连,用户意见24小时内反馈到位。

直观数据方面:重申2025年销售量达到365万辆,其中,吉利品牌130万辆、极氪品牌65万辆、领克品牌60万辆、几何品牌30万辆、换电新品牌20万辆、出口60万辆。

过去十年研发资金投入1354亿元的基础上,到2025年再投入研发资金1500亿元,投入方向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倾斜。

5年推出25款全新新能源智能产品,2025年,除极氪外,新能源产品销售占比30%,达到90万辆。

实现EBIT(息税及折旧摊销前利润)8%。

实现减排超过25%,为2045年全面实现碳中和打下牢固基础。

品牌企业方面:成为被人尊敬的中国汽车企业。

以上,已经是对这场发布会核心信息简化到不能再减的总结了。

不得不说,这是我从业这么多年以来,参加过的最让我起鸡皮疙瘩的一场中国汽车企业的战略发布会了。

用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话说,吉利汽车在昨晚,正站在一个临界点上。

什么临界点?我坐在现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有一家中国汽车企业,在现实能力、体系完整度与可持续性、行业未来战略能力、技术与理念的开放度与宽度、文化与愿景的高度、技术能力与产品的全球标准适配度、企业战略定力、企业社会责任等所有衡量全球化大型制造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上,已经真正有能力与国际领先企业全面竞争了。并且这家企业仍然在不断拓宽发展宽度、不断加速的状态中。

到2025年,我们可以看到一家受全世界尊敬的中国汽车企业。这就是淦家阅说的临界点。

可能有人要问,现在那么多PPT造车,那么多开发布会贩卖不着边际的技术期货的,为什么你就觉得吉利这场不是一场拉估值大会呢?

简单回答,就咱们前面铺陈的那些信息点,你要不具备那些体系能力,不是多项技术攻坚都已经完成大半,不是大量技术设备已经进入量产周期,不要说你不可能把那些时间表定的那么清楚,数据报的那么完整,你的公关部就不可能凭空整出这些东西来。这场发布会从技术展示到数据发布,没有科幻,只有科学。

我们来看看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的那些更耐看也更让人振奋的信息。

其一、雷神动力此次发布的核心环节是Hi-X混动系统。这款在关键指标上直接压制日系两田的混动系统,给出了太多吉利的潜台词。

首先,作为内燃机为主的汽车时代可能是最后的技术高地,混动系统是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实现低油耗与高性能双赢最难的动力总成系统。目前在量产市场绝对领先的日系混动产品,至今也仍然在性能偏弱、NVH不符合预期,以及中高转区节能型一般等方面不尽人意。

但即便从全球来看,在电气化的革新预期之下,绝大多数企业,对未来至少大行其道十年的混动技术,都采取了放弃或半放弃的态度。这就是昨晚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瑞平高喊出,从现在开始,雷神动力,供应全球的底气。

当吉利发布了这款Hi·X混动系统,并坚决表示吉利会继续将内燃机的潜力压榨到底的决心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得意和一个大格局。

小得意,是这一次,中国汽车企业,并没有在弯道上,而是在被无数专家认定过不可能的直道上,撵上了全球领先水平,并且从势能来看,超越机会很大。这对于中国汽车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提气的状态。

大格局,是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和两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将在未来十到三十年时间里,形成有内燃机汽车领域的正面竞争,而其他汽车派系很有可能以采购、合资等形式,走完以混合动力为主的内燃机终局。

如若此断不虚,那么吉利到2025年365万产销规模,就绝对不是闭着眼睛掰出来的,而是非常现实的目标。事实上,明年吉利的混动大军一落地,就会对包括自主与合资的多个品牌形成巨大压力。

其次,吉利正在以丰田之于日本,大众之于德国的视角,审视自己之于中国汽车的关系。

我们心目中的自主品牌,由于长期于夹缝中生存发展,虽然不乏很多优秀企业,但气质上多偏于功利化,风格上也多激进,重车型而不重品牌,重机遇甚于可持续。

然而如此大的一个市场,如此大的一个产业,如此关键而多变的发展时期,作为中国汽车企业一哥的吉利,选择了沉稳。

在对淦家阅的专访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对吉利新能源推进速度的质疑,以及对吉利“创意型打法”不如其他企业多的疑问。

淦家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最让我感触的一句话是,我们必须做最大众的产品,必须首先满足最大众的用户对高智能、高性能、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这样才能最扎实的带动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同步完善、升级。

吉利花大力气做混动技术;不以过于激进、急躁的市场态度来对待纯电类产品,但绝对掌握先进的纯电技术;乃至在虽长期未受重视,但显然非常绿色、成本和使用感受非常适合推广的甲醇路线上不离不弃,都是基于这个理念。

相似的话,我们从丰田的口中多次听到过。这就是一个大国大市场的领军企业必须的自我修养。

同样,在淦家阅认为的汽车产业大转型的核心领域智能化方面,吉利选择几乎在所有核心领域自研,并且务求达到行业领先,一方面固然源自吉利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实现领先的基因,另一方面淦家阅认为,只有吉利这样的企业形成自研,核心技术人才才能有可能自育,传导到整个供应链,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全产业的中心化。

注意,吉利的自研不是说吉利要全部自己做,而是要持续掌握领先的核心技术,保持企业领先的科研能力和科技人才梯队。事实上吉利在智能化架构的搭建上是非常开放的。其打造的端到端的一个域的底层系统,保留了上千个开口,可以敞开“胸怀”容纳绝大多数能让系统更完善强大的应用。

以整车体系之力,自研能力越强,对用户诉求的实现度就越高、对专业领域的供应商扶植力就越大,这一点苹果在手机领域已经给出了非常清晰的答案。

一家企业唯有从最大众的用户,最完整的产业链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领军企业。仅从市场现实机遇思考问题的企业,抓不住时代的大机遇。

再次,对智能化理性而准确的判断。舆论界对这次汽车产业革新的描述中,新能源和智能化是最重要的两极,但在习惯的表述上存在两个误导点。

其一是新能源的提及率要高得多,很多表述中甚至忽略智能化;其二,新能源和智能化被误解为必须捆绑的概念。

淦家阅则明确指出,这次的汽车产业革新的本质是智能化,并且智能化与几乎所有汽车都能兼容。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可以延伸出几个关键判断。

比如,燃油车的智能化,在有限电力的辅助下,完全可以实现,包括整车OTA,包括需要大算力的智能驾驶系统及丰富的软件应用。而燃油车实现基本同等的智能化,是以混动为主的有内燃机产品能继续长期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

再比如,软件定义汽车当然是不争的未来,但硬件的高度智能化,是车载应用型软件发展边界拓展的基础。硬件对手眼的解放程度,决定了娱乐、工作、享受等第三空间特性的实现度。

所以,吉利在未来五年的1500亿研发资金,在确保芯片、智能软硬件、数据能力方面的投入是最大的,也是坚决自研的。

对智能化与新能源自研能力优先级的判断,我认为在未来十年中甚至会左右很多企业,甚至是大企业的生死。或许汽车业的诺基亚就会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而产生。

最后,吉利对于利润的理念,符合当代产业逻辑。

数据上看,吉利在2025年的目标EBIT是8%。这在2000-2010年代也是一个不低的行业指标。如今,能超过5%的车企肯定不在多数。

吉利实现这个数据,并且理直气壮,不怕被看到企业挣钱就不大舒服的人诟病,凭的是什么呢?

首先是提升效率,基于智能吉利的计划,到2025年,吉利的研发效率要提升30%,生产效率提升22%。

这里要注意,全行业同步的效率提升是不能带来利润的,只有超越行业的效率提升才能带来利润。

吉利的企业发展的基础理念就是与用户和供应链共赢。淦家阅跟供应商诠释这个理念的时候这样说,你不要觉得我是你的甲方,我们这个行业只有一个甲方就是用户,我们都是用户的乙方。

所以,吉利的产品思路的核心就是让用户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产品。

这句看上去像套话的话,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诠释。就是现在终端一车难求的星越L。这款车原本可以提前半年上市,当时淦家阅走访了很多经销商和供应商,问这款车的预计销量,行业老法师们给出的集中答案是五千。

淦家阅立刻暂停了上市进度,要求必须按照两万的月销量来重整星越L。月销两万相比于五千,意味着成本大幅下降。

供应商虽然振奋,但明显觉得风险挺大。淦家阅就承诺,如果在半年内卖不到两万,那么再按照实际情况给供应商补钱。

果不其实,星越L上市2个多月累计销量就达到了26263辆,同时订单已经超过了6万辆仅受困于芯片供应而无法实现全订单交付。

到十月底,包括中国星系列产品在内的吉利汽车,因芯片短缺,交付缺口达到15万左右。但绝大多数用户,选择继续等待。

另一个例子来自于几何。2021年,几何销量暴增近200%,九月订单数已经突破一万。

淦家阅投入巨大人力将几何与吉利的研发体系完全分开,并且将几何c完全去营运化。即便是500台规模的营运车订单,也完全不动心。

为了留住能力出色的销售人员,淦家阅特批费用给他们发保底工资,让他们在销量不高的时候也能保持收入水平,这破天荒的做法极大提升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产品、品牌、销售的问题一解决,明星像十足的几何立刻翻身。

问销量要利润,产品不足够好,营销服务不足够好,销量不高,企业利润就无从谈起,供应商、经销商也不干。销量足够好,用户满意、忠诚,利润自然就出来了。

淦家阅说,吉利的利润不能是算出来的,必须是卖出来的,怎么卖出来?就是要确保,吉利的产品是老百姓用最低价买到最高品质的车。

最近,吉利还有一件大事儿,就是豪分了3.5亿股,按照现在27港币的市价的话,差不多94.5亿港币。首期一半,惠及一万名员工,剩下一半,建立长效分配机制。

这是除新势力之外,中国汽车企业最“豪迈”的一次股权激励行动。

这是吉利的一个核心员工合伙人化的鲜明态度,但当然不是全部。

对科学家型人才、超高能力人才,吉利采取不问级别,但看贡献的预算支持和薪酬激励制度,一个实验室leader收入水平甚至超过CEO。在转型科技企业的吉利,都不是问题。

薪资当然是企业求人、用人、留人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淦家阅认为,在吉利文化基础上保持开放的心态才是吉利人力资源同步时代升级的关键。

吉利从来不认可这事儿我们干不了,那事儿落后人家太多了的畏难取巧逻辑。只要是汽车行业发展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吉利都不考虑退避。

一个例子是沃尔沃的收购,外界看待此事,从谩骂奚落,到捧上九天,其实看的都是热闹,这件事情的核心是吉利依托这桩收购,通过两代员工,融合消化并发扬了沃尔沃的技术底蕴。

否则,沃尔沃再认同吉利,吉利买来的也是朵昙花。

如今的智能化发展也是如此,在芯片,在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这三个外界认为传统车企干不好的领域,吉利没有任何犹豫。淦家阅说,你不干,就连为什么干不好都不知道,干了,两三代员工下来,人力资源就起来了,没有什么难的,也没有什么捷径。

在吉利工作,做吉利的供应商,你永远有机会做相关业务板块最核心的,最挑战的工作。这是吉利吸引人才的根本。

而不管是2025,还是2030,再宏大的规划,都是靠人干出来的。

关于昨晚的这场发布会,我还想再重复几句我认为重要的话。

第一、雷神动力,供应全球;

第二、世界级难题,吉利来解决;

第三、智能是未来的核心,吉利全栈自研;

第四、吉利来到了临界点;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吉利要成为受人尊敬的汽车企业。

数据和技术永远在更新,成功与低谷也总会不期而至,唯有气质与坚持,不可辜负、不可予夺。

昨晚这场发布会,没有任何一个网红点,也没有什么媒体喜闻乐见的豁边“金句”,很多发布的牛掰信息,有些局部数据甚至让听惯了网红发布会的人们觉得节奏慢了。

但他壮美、扎实、精细、令人振奋,就像那部让人看着画面之美便能落泪的《沙丘》。能拍出这样电影的导演,才值得人尊敬。能开出这样一场战略发布会的吉利,值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