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6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2.9%,已提前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目标。
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期,市场规模效应凸显,在三电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优势。下一步竞争的关键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持续推进产业换道超车。
市场驱动特征明显,渗透率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跑出“加速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当前每天有数十组客户前来选购汽车。现在车辆交付的速度,远不足以满足订单需求。”重庆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负责人廖敏说。新能源汽车个人购车比例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应用的背后,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及产业链、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国华举例说,近年来激光雷达、国产芯片、车载基础计算平台实现装车应用;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国轩高科研发的半固态电池今年将实现装车。
产业配套不断完善,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增建设充换电设施130万台,同比增长3.8倍。此外,全国已累计建成1万多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点。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是关键方向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已大踏步前进,中国汽车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将是关键所在。”高国华说。
近年来,一批“跨界选手”加快入场,从车载系统、辅助驾驶、高精地图等领域发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如华为加快与车企实施深度捆绑的“HuaweiInside”模式,持续深化智能网联;百度Apollo持续为车企供应智能化软件,并加快实施Robotaxi示范运营。
车企也不断在智能网联等领域打造自身优势。如上汽推出零束银河全栈解决方案,打通汽车硬件、软件、数据间的壁垒,推动“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长安汽车打造智能汽车数字化平台架构,未来5年将推出20余款智能电动汽车。车企持续发力之下,上半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30%。
在政策层面,工信部等多个部门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推进单车智能、智慧道路、通信网络、云控技术协同发展。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期披露,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已报批发布相关标准39项,这一体系能支撑驾驶辅助、低级别自动驾驶。
以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为支撑,我国还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8月,重庆永川、湖北武汉两地率先试点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被允许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这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出行产业化迈出实质性一步,引领全球产业风向。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加快整合资源,联合攻关重大课题及关键技术。汽车的智能化程度正愈发成为衡量汽车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依赖于车载芯片用量和算力提升。目前,我国在基础软件、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介绍,如14nm(纳米单位)以下、300TOPS算力芯片需求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但14nm以下车规级芯片要到2025年才能实现国产化。
——加快打造安全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今年以来,自主企业对供应链掌控能力不足的风险逐渐凸显,警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应重视供应链安全性。当前,国内各车企正持续“补短板”,强化供应链保障,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并已初步取得成效。在南京举办的“2022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以来最大变局,但无论怎么改变,全球汽车供应链靠近工厂、靠近市场的方向不会变,将呈现短链化、区域化、多点供应的趋势,汽车供应链的完善发展前景可期。
——构建车、路、云、网、图跨界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生态体系,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过程不是虚构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是要实实在在通过新型场景构建,为智能科技与新能源汽车业双向拓展发展机遇。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从初始阶段就发力核心科技研发,掌握关键技术,营造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接口标准化统一适配方面及早筹谋,打破行业及地域垄断,在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中打造高水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