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显示,这些人形机器人身高在170cm左右,体重约60公斤,可用两条腿行走,并且能用灵活的双手来“工作”。同时,它们会“离岗休息”一次,自行走到充电站充电,待电池满格后再次“满血复活”走向生产线。
笔者通过多方途径了解信息,发现部分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工厂已正式让人形机器人“下厂”。据悉,宝马已在位于美国的工厂汽车制造环节中部署人形机器人,美国宝马制造公司表示,汽车行业正在迅速发展,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力;蔚来汽车人形机器人,目前已经进入制造工厂“实训”,其具体工作包括门锁质检、安全带检测、车灯盖板质检、贴车标等;梅赛德斯-奔驰在其工厂试用仿人机器人以缓解制造过程中的人员配置问题,根据报道了解,这些机器人已经在该汽车制造商位于匈牙利的工厂试用。
还有不少公司已经布局,根据资料发现,特斯拉、比亚迪、小米、小鹏、华为等多个知名车企都已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或应用。与此同时,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行业关注度日趋提升,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工厂走进人形机器人大军,如:近期,传统汽零大厂与人形机器人新星合作,Sanctuary AI开发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用于部署在麦格纳的制造业务中。还有,汽车零部件龙头拓普集团抛出大额投资计划押注机器人赛道,主要针对机器人电驱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总之,人形机器人行业“0-1”的拐点正在逼近,会有更多汽车和零部件头部企业和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启联合,应用加速落地,从而受益。
国家多举措助力,人形机器人开始爬坡
目前从整个行业来看,专业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大趋势已经确定,国外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规划2025年小批量量产;国内以优必选为代表,目前已在汽车厂实训测试,预计工业场景的量产临近。该机构预计,企业送样、验证、定点或产能规划等举措均可能成为一轮行情的催化剂。”
总之,人形机器人利好消息不断,感兴趣的人士可继续关注此赛道。
新合作模式下,
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如何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