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着火了!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锂电储能电站——盖特韦(Gateway)储能电站发生火灾。不久前,德国等地也相继发生锂电储能电站起火事故,并伴有持续复燃、多次爆炸等危险情形,这无疑给引发众多车企投资热的储能赛道“泼了一盆冷水”。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3139万kW,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达97.4%,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确保锂电池安全,成为车企布局储能产业的重中之重。
锂电池安全再成焦点
多起锂电储能站发生起火事故的同时,同样与锂电池息息相关的电动汽车领域近来也发生多起电动汽车自燃事件。近日,广东深圳、天津、黑龙江哈尔滨、上海等多地出现电动汽车自燃事件,涉及极氪汽车、哪吒汽车、特斯拉、思皓、广汽埃安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有多起运输新能源车的货车起火事故接连发生。
尽管在这些事故中,多家车企均表示,事故发生前,车辆动力电池电压信号、温度信号、绝缘信号等均正常,电池包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但消费者对于电池安全的焦虑并未得到缓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科协副主席王玉忠称,新能源汽车50%以上的起火事故都直接或间接与电池相关。
一位业内资深动力电池专家表示,因为电池引发起火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燃烧事故前期,锂电池可能受外部原因影响,受到大电流冲击,甚至外部短路,电池端子处发热,导致隔膜失效,引发起火;电池内部也可能出现短路问题,或电池管理系统本身存在功能性问题,导致事故发生。在使用环节,部分车主追求充电速度,热衷于快充、超充,而快充会影响电池稳定性,短时间内带来较大发热量,容易出现自燃情况。
在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看来,锂电池安全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解决。首先要从技术上入手,开发本安型电池。他表示,固态电池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需作为重要技术路线进行攻克。此外,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化学性能更加稳定,不易自燃,低温性能表现也更出色。
近两年,宁德时代、赣锋锂业、比亚迪、上汽等电池企业及整车企业都在加速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介绍,目前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产品正在加速向商业化应用阶段迈进。对于中国而言,2030年前,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在车端应用的比例将达到10%或更高。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池领域也会占据一定市场地位。
另外,行业组织也需要在电池安全防护上发挥平台建设的作用。如依托相关行业组织,建立第三方电池事故评价机制和数据库,对于高发燃烧事故的电池品牌和企业,试行应急管理措施。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所、河南永立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便联合成立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消防安全联合创新中心,旨在围绕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消防安全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构建技术创新、检测认证、标准制定、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政府层面,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重点对锂电行业的产能及技术、性能提出了要求。此外,日前有报道称,我国还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6家企业或将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布局储能 “稳”字当头
尽管事故不断,但“储能”仍然是当下最热门的投资赛道之一。尤其是在与储能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少车企都把储能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
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预计明年一季度正式投产,投产后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产量将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据悉,2015年,特斯拉便在美国推出家用储能电池Powerwall和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布局家用、商业和工业储能市场。目前,特斯拉储能产品已遍布全球超65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储能产品装机量达4.1GW,储能业务毛利同比增长140%。
比特斯拉更早入局储能领域的比亚迪,现已形成集储能产品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服务、回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全面覆盖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应用领域。2023年,比亚迪跻身全球储能系统市场出货量第一。
今年年初以来,蔚来汽车在储能领域也是动作不断。1月,蔚来与隆基绿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行业领先的光储充换一体站;同月,蔚来与安徽省能源集团、安徽省交控集团达成共同推进开放共享的储充换体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2月,蔚来与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推动充换电站、储能站等聚合资源接入虚拟电厂平台;3月,蔚来与中安能源在储充换产业相关领域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近日,长安汽车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在储能、补能领域,长安将跟踪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探索商业化及规模化路径。同时,整合资源,推进超充、V2G、光储充放等领域的产业布局。
“中国电池产业抓住了储能电池发展机遇,已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比翼双飞的发展局面,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超过15%,占电池出口约17%。”许艳华表示,根据对储能市场的预测,未来全球储能市场的储能电池将占电池总出货量的30%左右。
体量大、发展迅速的储能市场无疑是众多车企看好的下一红利风口。曹广平称,目前车企参加储能电池业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车辆的电池储能返送电;二是换电站电池的储能应用。不过,这些领域都还面临电池安全、电池寿命不足、电池价格较高等问题,车企入局还需更为谨慎。
储能行业虽前景广阔,但电池与材料市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极大阻碍了储能产业的发展。此外,部分项目开发商在招标中倾向于低价,导致一些低质产品中标,更是加大安全隐患。储能领域还需政策引导和支持,持续优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