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技术【2024北京汽车制造博览会官网】
 
 
 
行业新闻

动力电池回收“风潮涌动”

浏览:次    发布日期: 2022-08-11

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密集着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今年7月,格林美发布公告称,其分别与山河智能和瑞浦兰钧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及其废料的回收、资源化、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LG新能源也宣布将与华友钴业在中国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合资公司将利用华友钴业的基础设施,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锂、镍和钴等原料。

除此之外,今年6月,赣锋锂业与蜂巢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在锂资源布局、锂盐供销、电池回收等方面展开合作。5月,宝马集团宣布与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以期实现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闭环回收,并将分解后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全新动力电池。

对于电池回收,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目前我们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此外,今年7月,格林美在互动平台也表示,该公司的锂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据了解,格林美正在打造电池回收到原材料,再到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服务全产业链。公司已经建成了武汉、荆门、无锡、天津、深汕五个废旧动力电池处理中心。到2025年,公司的目标是回收处理20万吨的退役新能源电池包。这个规模是2021年回收处理量的20倍以上。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指出,“当前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正发生深刻变化,废旧动力电池残余价值大幅上升,其回收价格也水涨船高,从企业不愿意回收,变成了如今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需求激增。锂资源供给或长期偏紧,动力电池回收将成为锂资源供给的重要补充。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可降低未来我国锂钴镍等资源对海外的依赖度。业内人士预计,到2050全行业动力电池的一半材料有望来自报废电池的循环利用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1年开始猛增。电池58年后走向报废,报废的电池如果不处置,既是环保问题,也造成资源浪费。”

东亚前海证券指出,2021年为动力电池退役初期,未来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将持续放量。根据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情况来进行测算,新能源乘用车寿命在4-6年,假设我国动力电池的退役年限均为5年,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的退役量预计将达237.3万吨。

天风证券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将有望达到380.3GWh。在中性预期下,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758.4亿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58.3%,其中再生利用市场规模444.9亿元;乐观预期下,预计203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和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048.9亿元,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回收虽然前景广阔,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天齐锂业投资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就表示,90%的锂回收率在理论上可以达到,但在大规模商业应用上还做不到。“实验室应该能做到(90%回收率),但商业上我个人还没见过。”

而且,电池回收行业存在不少乱象。此前有媒体曾报道过“20万吨退役动力电池大量流入黑市”的问题。数据显示,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已经超过2000家,但进入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仅有40家左右。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废旧汽车动力电池拆解工序复杂,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基本都是靠人工拆解,工人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由于电池包本身易燃易爆,可能会发生短路、漏液等各种安全问题,进而可能造成起火或爆炸。

而且,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电池标准的不统一,不同汽车厂家的不同车型其装配的动力电池结构差异较大,模组、电芯封装、电压、容量、外形、接口等都不一样,为电池回收企业判断电池再利用的方式造成障碍,同时也增加了电池回收成本的不确定性。

电池回收行业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事实上,2016年以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要求,初步搭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构建溯源体系,目前已将占全国产量94%的新能源汽车纳入溯源管理;加快回收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超1万个回收网点。

近期,工信部发布消息,由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到,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钢铁、铜、铝、铅、锌、镍、钴、锂、钨等高效再生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化,法律法规等逐渐健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又一个新能源风口。